上周(3月27日),萌系漫画《吉伊卡哇》授权的IP衍生手游《口袋吉伊卡哇》正式上线,开服第二天便在日本本土的iOS畅销榜冲上了第6名的高位,同时在下载榜连续保持了数日的榜首位置。
《吉伊卡哇》这一IP近两年在海内外的风靡有目共睹,它起初诞生于画师Nagano在2020年于社交媒体X上连载的漫画,如今不仅漫画和改编动画受到追捧,生动的MEME表情包更是长期霸占着互联网流量。
而这款IP改编的游戏《口袋吉伊卡哇》经过了半年多时间的宣发,在上线前的全球预约人数已经达到230万,开服后在日本本土的榜单表现也如预期般抢眼。
但有意思的是,《口袋吉伊卡哇》上线后虽然吸引到了不少玩家,但却在冲着这个可爱IP慕名而来的粉丝当中引发了一场“地震”,很多玩家几乎是“边玩边骂”。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不少玩家带着IP深度改编、类似模拟经营玩法的期待来体验游戏,但怎么也没想到这款产品实际上是能快速换皮的挂机放置玩法+混合变现的游戏类型,导致许多玩家在评论里都表示感到非常疑惑:为什么游戏满屏都是广告,为什么游戏没有配音,为什么玩法这么无趣。
除了吐槽游戏玩法,也有玩家对游戏付费定价表示“吃相难看”
这种受众预期的错位也直接导致游戏在部分平台的评分偏低,比如在日本苹果商店,游戏收获了上万条评价后仅2.9分,玩家吐槽不如改名叫“收钱口袋”。
“我坦白,这是一款需要氪金、看广告的挂机游戏。”
不过鉴于国服暂时还没有消息,《口袋吉伊卡哇》在好游快爆和TapTap等平台目前还保持着不错的期待值和较高的评分。
有不少接触过类似产品的国内玩家还会“幻视”另一款国内厂商途游发行的小游戏《次神:光之觉醒》,而后者实际上正是一款典型的史莱姆Like产品。
但从游戏开服以来稳居下载榜首位的表现来看,尽管背负着不少骂名,《口袋吉伊卡哇》的确凭借着IP的号召力卷入了许多从未接触过此类产品的用户,实现了一次引发讨论的圈层破壁。在如今小游戏同质化玩法产品频出、赛道普遍缺乏新鲜流量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也值得我们持续观察。
旧瓶新装,可爱即正义?
尽管《口袋吉伊卡哇》引发了很多慕名而来的玩家对游戏开发商的不满,但论背景,实际上Applibot也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草台班子,而是CyberAgent(即《赛马娘》开发商Cygames的母公司)旗下的工作室,有不短的发展历史。
Applibot此前就曾负责开发过SE旗下知名IP的衍生手游《NieR Re「in」carnation》(即《尼尔》系列手游,目前已停运)、《最终幻想 7 :永恒危机》等产品,而这些IP向产品实际上也取得了不俗的商业成绩。
不过单从一款放置RPG产品形态上来说,《口袋吉伊卡哇》在革新之处方面的确乏善可陈,它在多个方面都对标了2023年韩厂LoadComplete研发的爆款放置RPG《史莱姆传奇》,却没有体现出在玩法方面的融合或者创新。
就和《史莱姆传奇》类似,《口袋吉伊卡哇》的主要玩法就是带领可爱的小东西们不断升级打怪,产品主界面的上半屏展示了全自动的战斗动画,下半屏则为玩家展示了队伍编排,以及通过消耗金币提升的攻击力、体力等数值模块,但整体风格依旧还原了IP原本的简约线条和萌系色彩,要素依旧是保持“可爱”。
总地来说,玩家的游戏核心体验便是通过完成“自动讨伐-获取金币和抽卡等资源-强化队伍和数值-更多讨伐”的循环,来获得变强、成长的成就感,同时在期间感受IP符号带来的情绪价值。
RPG养成方面,《口袋吉伊卡哇》会逐步开放角色配队、武器和道具两个装备栏、支援小伙伴和提升数值的特训技能树等内容。而待玩家熟悉这一套内容之后,便会解锁类似下潜迷宫的除草、提供更多数值加成的学习和下厨等玩法。
实际上相对于如今一些开始往中重度发展的放置产品来说,《口袋吉伊卡哇》已经把养成等内容做了简化,无论是装备数量还是数值组合的复杂度,简约和便捷性的设计明显都是面向了比较轻度的用户。
而从IP融合的角度来看,游戏也提供了对《吉伊卡哇》粉丝来说比较具备吸引力的收集养成内容。一个是类似家园系统的小天地功能,里面目前整合了场景布置、官方漫画这两个与关卡掉落奖励高度绑定的收集玩法,另一个则是广场里的“好味节”等小玩法,可以展示吉伊卡哇们独特的下厨动画场景。
最后比较值得一提的还是这款产品的商业化模式,内购方面游戏的付费内容比较粗放,常见的有包含去除广告等功能的月卡和通行证等内容,还有仅限直购(抽卡仅能获得装备)、数值增幅的维度各有不同的角色(服装),但对IP粉丝来说可爱的衣着本身或许也具备诱惑力。
《口袋吉伊卡哇》在广告方面则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史莱姆传奇》的IAA布局模式,在加速讨伐、挂机奖励、每日抽奖轮盘等游戏设计的各个环节上都提供了激励广告的入口,且广告时长往往有60秒。
这种做法实际上很好理解,《史莱姆传奇》一度受到行业关注的一大原因就是IAA收入所占总收入的高额比例。此前据数据机构估算,该游戏一段时间内最高预估IAA占游戏流水约7成,在美服,游戏平均每个DAU可以到达12次广告展示,活跃用户玩家一天在游戏中最多可以看到74次广告。
《口袋吉伊卡哇》似乎也希望复制这样的模式,但在短期来看,相较于《史莱姆传奇》等产品在题材上对目标受众经过了一道筛选,这款产品的处境没有那么容易。随着大量治愈、佛系等心理标签的IP受众的涌入,《口袋吉伊卡哇》本身品质也不算突出,无可避免地会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对激励广告等商业化内容产生抵触心理。
广告素材
从《口袋吉伊卡哇》的部分投放素材上看,Applibot对这个IP目标受众的倾向其实也是非常清楚的,广告素材极力避免了展示单一的挂机放置玩法,把主要的内容向亮点都展示了出来,比如极简化的厨房模拟经营小玩法等等,而这部分体现原创性、较多展示角色魅力的内容也的确在社交媒体普遍更具有传播性和正面的讨论度。
网红萌系IP+小游戏打法,还能催生更多可能性?
在《口袋吉伊卡哇》面临的一片玩家对玩法无聊、广告和付费内容定价的吐槽当中,实际上另一种声音也能频繁被听见:吉伊卡哇们很可爱、为了过关一挂机就是好几个小时...
毕竟对于一般的玩家来说,挂机放置玩法虽然一眼就能望到头,但出于低操作门槛、题材和美术吸引力和碎片化体验等特点,用户其实也保留了相当的容忍度,《史莱姆传奇》工作室CEO曾在媒体采访中阐述过对放置品类游戏的看法:
“在争取公众的娱乐时间方面,我认为放置游戏可以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它为时间紧张、游戏技术不强的玩家提供了另一种娱乐选择,可以让用户在保持较低的参与度和沉浸感的情况下也能感到愉悦,并且不浪费用户的时间,这方面相比其他重度游戏显得更加友好。游戏产品的可玩性和娱乐性是必需的,但我们也需要对游戏层级的多样性保持开放态度。”
不得不说,轻量化的小游戏所面向的潜在受众群体的确是很广泛的,就像近一年来许多国内厂商还纷纷选择把目光投向了用户庞杂的短剧赛道,尝试去洗新的小游戏用户。
因此对于《吉伊卡哇》这样受众群体广泛且偏年轻化、易于传播的萌系IP而言,即便有部分用户会对游戏的商业模式感到排斥,但游戏《口袋吉伊卡哇》借由IP的影响力去挖掘其中的接受度较高的受众似乎也是颇有看头的。
当然,IP与IP之间亦有区别,比如《吉伊卡哇》这样的IP一方面原著漫画连载多年,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特点,诸多设定也比较详实,《口袋吉伊卡哇》在IP要素的设计当中也更容易获取到玩家的萌点。
另一方面《吉伊卡哇》除了在互联网火热,实际上周边产品也大受IP粉丝欢迎,很多用户都是资深的吃谷选手,因此许多玩家在社区都会讨论《口袋吉伊卡哇》游戏的氪金性价比问题——同样的价格,作为IP粉丝为什么不直接买能够实际接触的周边商品呢?因此粗暴参考过往产品或不可取。
相比之下,另一款在去年走俏的萌系IP小游戏《Capybara Go!》(国服《冒险者日记》)就有所不同,卡皮巴拉作为网红动物本身只有一个形象作为基础,更考验产品品质和开发商的研发实力。而Habby更注重突出产品玩法,把《Capybara Go!》制作成了一款表现类似AVG+肉鸽的放置游戏,在表现上也较为新颖,长期看来也具有优势。
总的来说,《吉伊卡哇》这类网红萌系IP+小游戏的组合潜力的确不小,但如果只是粗暴地套用玩法内容,即便短期内受益,长期看来产品无疑只会消耗IP活力和受众情感,《口袋吉伊卡哇》后续表现如何,能否在口碑等方面扳回一城,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小游戏借网红IP起势,我们拭目以待。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
110777025(手游交流群)
108587679(求职招聘群)
228523944(手游运营群)
128609517(手游发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