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轰鸣,蒸汽缭绕——这个世界是个巨大的机器。
提到蒸汽朋克,你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画面是什么?是不是这种画风?
手工耿力作:自动巡逻机甲
没错,对蒸汽朋克最直观的解读,就是粗犷坚实的外壳下包裹着精致古典的技术和繁复精巧的细节,人类对古老机械最原始最本初的审美追求,在蒸汽朋克这个概念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此同时,蒸汽朋克还包含了特定时代下,被机器和工业重塑的社会生态和文化风尚,燃煤和锅炉拉扯着人类世界在狂想的铁轨上呼啸不止。
不过在常见的视觉、时代风貌等元素之外,我们似乎对蒸汽朋克还寄托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懵懂情绪:它与蓝天白云、月光星海、无可追忆的歌谣以及随风飘游的热气球有关,代表着孩童般的纯真与烂漫。我们每个人都试图从这段仿若即将消逝的时光里抓住一点什么。
一切从蒸汽朋克的萌芽说起
关于蒸汽的幻想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蒸汽和齿轮不仅驱动着纺织机、机器和轮船机车改变了人类社会,更改变了当时人们对于科学的态度——第一次感受到科学伟力的人们对科技进步抱持无比坚定的信心,并由此产生了丰富绮丽的科学异想。
从19世纪60年代起,“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陆续创作了《气球上的五星期》《从地球到月球》《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脍炙人口的科幻巨著,他笔下有乘炮弹飞往月球的探险家,有从火山前往地心的大胆冒险,还有周游海底的潜艇“鹦鹉螺号”;而在《蒸汽屋》一书中,凡尔纳更讲述了一段搭乘大象型蒸汽动力机器在南亚次大陆印度旅行的奇妙故事。
尽管我们不能将凡尔纳的作品简单定性为蒸汽朋克,但毋庸置疑的是,他的作品深深影响了后世无数创作者对于科学的畅想。比如蒸汽朋克风电影《雨果》所致敬的电影戏剧大师乔治·梅里埃,其拍摄的《月球旅行记》正是改编自《从地球到月球》;庵野秀明早年导演的蒸汽朋克风动画《蓝宝石之谜》也改编自《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
没错,在月球着陆的就是这么一个“铁皮罐子”,可见当时的科学幻想有多么新奇大胆
直到1987年,“蒸汽朋克(Steampunk)”一词才由科幻作家杰特尔(K. W. Jeter)提出,在其创作的《摩罗克之夜(Morlock Night)》中,作者给它的定义是:“设定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幻想小说”。
而后,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有趣的是,他同样是赛博朋克文化的奠基人之一)创作的科幻小说《差分机》以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在超越时代的智能机械差分机诞生之后,科技在蒸汽动力领域极致推演所诞生的世界观。
差分机的设计图纸
差分机并非威廉·吉布森凭空虚造。在机械科技烈火烹油的年代,英国数学家、发明家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构思了一台能够大幅提升算法精度的计算机器,而所谓“差分”,就是把函数表的复杂算式转化为差分运算,用简单的加法代替平方运算。如果一切顺利,差分机很可能就是蒸汽机械时代的超级计算机,不过囿于当时尚不成熟的制作工艺,这台神秘机器终其一生也未能制成。
直到一百多年后,差分机才由伦敦科学博物馆打造完成,这台巨大的手摇智能机械计算机重达2.5吨,拥有4000多个零件
虽然差分机从未在现实世界实际应用过,但不妨设想一下,倘若这一充满无限可能的机械计算机在19世纪成功面世,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或将被彻底改写——那是个人类还没有广泛应用电力的世界,煤炭将滚滚燃烧,齿轮也将继续转动,依靠蒸汽运作的人类文明也许便如今天多数蒸汽朋克作品展现的面貌。这是个基于现实,却又超脱现实的科幻世界。
当然还有更极端的——法国动画电影《阿薇尔与虚构世界》构思了一个科学被阻断,人类只能使用煤炭、木材等老式能源发展,而各国又为争夺资源相互攻伐的世界观,设定十分新颖
蒸汽朋克世界的内核是什么?
遵循《差分机》设定的蒸汽朋克作品,也被称为原教旨主义下的蒸汽朋克。原教旨主义蒸汽朋克的内核弥漫着浪漫主义与乐观精神,并对科技秉承着进步主义态度,积极向上又充满希望,甚至可以理解为对乌托邦的向往与渴望。
如英雄联盟动画剧集《双城之战》在描画皮尔特沃夫时,通过Artdeco风建筑(Artdeco起源于法国巴黎,大量采用直线、对称和几何图形,是一种主张“机械化的美”的现代化装饰风格)、飞艇、齿轮等元素,描绘了一座崇尚科技与创新的“进步之城”。
又如动画《天晴烂漫》以20世纪初的美国为背景,在美国东西海岸之间拉开一场浩浩荡荡的横穿北美大陆的蒸汽车比赛。
而中国风蒸汽朋克动画电影《江南》,则把舞台搬到清朝洋务运动时期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展现国人对民族工业和科技进步的渴望。
你应该也发现了,无论是大正时代、洋务运动,还是驾驶蒸汽汽车“横穿美国”,它们所对应的,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地英国的黄金年代——维多利亚时代。那是个相信科学可以打破既定界限,依靠人力能够征服自然的时代,极富浪漫和古典气质;而另一方面,在前所未有的工业革命浪潮中,人们笃定科学能击败宗教、组织乃至帝王,并急于通过抗争和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暗合“蒸汽朋克”的另一层含义:朋克,也就是反抗。
《刺客信条:枭雄》中的维多利亚时代:伦敦被工业雾霭遮蔽,但天空也透出些许光明
在蒸汽朋克文化的不断演进中,当代蒸汽朋克越来越多元化,大家不再局限于以蒸汽为能源,而是自创世界观,甚至出现了内燃机、魔法等超科学元素。
《天空之城》还出现了远古超级文明的设定,但仍以蒸汽朋克元素为主
宫崎骏的作品应该是将魔法与蒸汽结合得最精妙动人的。拿《哈尔的移动城堡》来说,它既有魔女、巫师以及魔法学院,同时又有钢铁战舰、蒸汽车、飞行艇等科技产物,二者看上去毫无冲突。因为加入了奇幻色彩,宫老爷子的蒸汽机械并不凝重坚硬,反而轻盈透明得让人屏息。
另一方面,蒸汽朋克的内核不再停留于对科学进步的一味渴求与崇拜。它既可以是乌托邦,也可以是反乌托邦,根据不同的作品及作者表达的思想,蒸汽朋克所传达的内核不尽相同。
在蒸汽朋克大师大友克洋的《回忆三部曲之大炮之街》中,从大炮炮膛里发射而出的炮弹没有明确敌人,蒸汽弥漫的城市俨然一座混沌的钢铁巨兽,其间的居民终日浑浑噩噩,被战争裹挟着永远找不到生活出口。
与之形成微妙反差的,是大友克洋的另一部蒸汽朋克大作《蒸汽男孩》。这一次大师暂且放下反战主题,转而思考科学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究极科学之美”与“科学不应逾越之边界”两种理念激烈摩擦碰撞,直击所有科技朋克类作品核心:何为“科学理性”?人类该如何掌控手中泛滥的“科学权能”?
由日本知名动画公司GONZO制作的动画剧集《最终流放(Last Exile)》则彻底剥离了原教旨主义的蒸汽朋克内核,也抛弃了对思想形态的反思和批判,在蒸汽朋克的外衣之下(实际上《最终流放》的世界观设定非常严谨),用略显压抑黯淡的笔触,歌颂云端之上最纯粹最富生命力的浪漫史诗。
虽然续作有烂尾之嫌
到这里,蒸汽朋克的本质已经呼之欲出了:在设定与故事足够自洽的前提下,蒸汽朋克作品并不拘泥于任何一种精神内核,创作者也大有施展空间。
蒸汽朋克都有哪些外在表现?
相较于作品内核,蒸汽朋克所呈现的特殊视觉风格往往一望便知,其美学特征在当今的许多蒸汽朋克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其中最主要的三个特征有机械之美、复古之美和拼接之美。
机械之美: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激活了机械的运用,因此在蒸汽朋克的设定中,机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蒸汽机、火车头、轮船、飞艇、蒸汽飞机等充满科技感的机器以严谨的结构和闪亮的外壳在视觉上征服了人类,《蒸汽男孩》里甚至出现了蒸汽城的设定,这个以压倒性姿态出现的机械巨城,对人类而言是“究极的美”。
不仅如此,若将这些庞然大物拆开了细看,还能发现它们由许许多多精密的机械零件构造而成:弹簧、杠杆、齿轮、活塞、撞针、阀门、管道,这些钢铁造物一同构筑出一台吭哧作响、运转不休的精密仪器。
而精美有序的裸露机械和合乎逻辑的有序运作,正符合人类讲求逻辑理性的审美天性。作为体现人类社会进步的智慧结晶,机械本身蕴含的美感就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以至于机械义肢也时常作为蒸汽朋克文化的一部分出现。
复古之美:
维多利亚时代是日不落帝国空前发展的盛世,当时的审美充满着古典浪漫,优雅奢华。根植于这一代时代,大部分蒸汽朋克作品依旧会基于其审美基础进行创作创新。这些作品中通常会出现维多利亚时代的经典复古元素:蕾丝、绣花、缎带、蝴蝶结、金属纽扣及花样堆叠的褶裙是常见的女士装扮,而男士则是满满的英伦风情,西装、礼帽、领带成了标配。
以及蒸汽朋克的经典符号:怀表、夹鼻眼镜和护目镜
这么做的好处是,复古之美使得这个虚构世界显得熟悉且真实,夹杂着浓郁的旧日情怀。
拼接之美:
蒸汽朋克拼凑美学的奥秘在于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使之具备独特新奇的美感。它们可以是魔法与科技,过去与未来,自然生态和人工产物的拼凑,不论是物质还是想象的事物皆可融合。也许,这种拼接之美就好比从一个凌乱的工具箱中随性挑选配件,可以是金属,也是可以皮革、玻璃或是木材,然后耦合在一起,实现幻想的拼接和组合。
没错,有时候蒸汽朋克看起来就是这么一堆破铜烂铁
譬如在这座我们最耳熟能详蒸汽城堡上,谁都能看出毫不掩饰的拼凑感,但它跑起来跌跌撞撞的姿态或许也最符合人们心中对蒸汽朋克的期待。
就是这么潦草、质朴却不失优雅
此外,在蒸汽朋克的视觉体系之上,我们其实还能为其赋予一些更风格化的特征。以中国风蒸汽朋克为例,你可以想象以机械打造的二胡古筝,由蒸汽驱动的古老马车,布满黄铜表盘和金色操纵杆的龙舟,亦或一幢幢中式古典摩天大厦,甚至一个转轨为君主立宪制的架空王朝。总之,蒸汽朋克的三大特征不但没有框定其边界,相反在视觉元素的多样化表达上还有颇多可塑空间。
当蒸汽朋克来到电子游戏
有了可塑性较强的故事内核,以及抓人眼球的视觉表现,看起来蒸汽朋克是个绝佳的游戏题材,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未必。
单从美术来看,拥有独特风格的蒸汽朋克题材游戏佳作不少,《机械迷城》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款经典解谜游戏的画面里充斥着黄铜管、大铆钉等经典蒸汽朋克元素,金属的质感和机械的美感互相糅合,泛着被时间碾过的破败感;同时,用铆钉粗暴拼接的粗犷建筑,冒着黑烟的烟囱,律动的钟表,又为这个看似冰冷的机械世界赋予了生命。
作为一款解谜游戏,《机械迷城》中别致的复古旧物,及其营造出的尘封的历史感,很容易引起玩家深入解读的好奇心。可见,《机械迷城》的蒸汽朋克风与解谜玩法是相得益彰的,机械讲述的“故事”恰恰是驱使玩家解开谜题的动力。
相比《机械迷城》用美术诠释蒸汽朋克,《生化奇兵:无限》则更注重蒸汽朋克的故事内核。《无限》的背景设定在1912年的天空之城「哥伦比亚」——一个架空世界,除了古典主义建筑、宫廷服饰等众多复古元素,浮空城、过山车、飞艇等设定也展现了这个城市的超脱发展。
而另一面,这个表面辉煌的城市,实质上是一个充满伪善、歧视和压榨的虚伪之城。作为反乌托邦题材,《无限》所展现的鲜明靓丽的色彩,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科技超越现代世界的繁荣景象,与阶级冲突形成强烈对比。可以说,《无限》的世界观、美术风格和故事内核是三位一体的,蒸汽朋克的运用也恰到好处。
富人的乐趣:用球砸向穷人夫妇就能获得大奖
与《生化奇兵:无限》内核相似的还有《羞辱》系列,但与前者略微不同的是,该系列几乎不加掩饰地“披露”蒸汽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底层民众依然被钢铁森林、阶级统治压得喘不过气的现实面貌——相比受贵族们驱使的蒸汽机甲兵,终日忙于生计的百姓反而更像机器。
灰暗的城市让《羞辱2》的气氛更加压抑
透过上述作品,你可能已经发现一些微妙之处了:蒸汽朋克游戏往往在视觉表达、故事内核、世界观搭建上独树一帜,却很难像另一大主流朋克文化——赛博朋克那样,将题材与玩法深度融合(如《赛博朋克2077》结合编程技术延展出超梦玩法,以及基于义体改装打造的人物Build)。
比如ADV开发商LiarSoft推出的“蒸汽朋克”系列就更重在通过文字渲染气氛
因此更多时候,蒸汽朋克只能在世界观和视觉上花更多笔墨。以《塞伯利亚之谜:世界之前(Syberia: The World Before)》为例,尽管这款主视角冒险游戏的细节已经雕琢得足够丰富细腻,但以解谜作为主要玩法,很难和蒸汽朋克题材产生更多联动,产生“1+1>2”的效应。
不可否认,《塞伯利亚之谜:世界之前》的蒸汽朋克味儿确实是做足了的
围绕蒸汽朋克做玩法不易,究其原因是因为构建一个细致入微且合情合理的蒸汽朋克世界并非易事。一方面,这个科学幻想建立在由蒸汽技术衍生出的科学分支上,进一步挖掘玩法系统的难度可想而知(一个反例是:赛博朋克只要沿着人类现有科技树展开想象即可,难度小得多);另一方面,由于创作蒸汽朋克作品需要大量运用工程师思维,甚至有工业产品作为参考依据,才能让其更真实可信,这对许多创作者而言存在不小门槛。
可以感受一下《生化奇兵:无限》做了多少功课
在国内,《波西亚时光》可能算为数不多有“工程师思维”的蒸汽朋克风游戏。这款模拟经营RPG每一张建造图纸都详细绘制了所需零件和制作零件的材料,而游戏里玩家所扮演的工坊主身份也多少契合了一点蒸汽时代工匠们的神髓。
《波西亚时光》的制作手册
为什么我们对蒸汽朋克如此神往?
经历了以宫崎骏、大友克洋为代表的蒸汽朋克黄金时代,近十年来,蒸汽朋克相关的作品似乎越来越少,也鲜有人再津津乐道地说起这种文化艺术了,但不知为何,蒸汽文化始终散发着一股独特魅力,叫人迷醉。
蒸汽飞机就是人类寄往蓝天的明信片
或许是因为当代人远离工厂机房后,转而对机器心生亲切?亦或我们作为血肉之躯,反倒对精密仪器、细碎零件以及繁杂工艺天生有着难描难画的迷恋?又或者是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部巨大的机器?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但有一点大概是可以确定的——我们潜意识里向往着一个由机械铸就的,伟大而壮丽的时代。这份情怀让人辗转反侧,却又莫可奈何。它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带着朦胧含蓄的情愫,浪漫得令人泫然欲泣。
正如日本蒸汽朋克艺术大师中村和彦所说:
蒸汽朋克属于发生在遥远时代的一段虚幻史,在那时,机械元素入驻了人类世界,未来技术和古老习俗融合在了一起。其中的老式机械设计令人为之深深着迷。蒸汽朋克的本身,即“人类的遗憾与过度机械化所带来的奇思妙想”。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
110777025(手游交流群)
108587679(求职招聘群)
228523944(手游运营群)
128609517(手游发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