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Steam平台全球玩家基数和商业量级持续攀升,游戏开发者与发行商在关注收入、销量等传统硬指标之外,同样聚焦于玩家实际参与深度与长期留存状况的“软指标”:不同游戏品类的平均与中位游玩时长。
这些数据揭示了玩家在不同类型游戏中的沉浸程度和持续投入意愿,对于理解玩家偏好、优化产品设计以及预测长线运营潜力至关重要。
近日,外媒GameDiscoverCo利用GDCo Pro账户,随机抽样Steam上匿名公开的玩家档案,通过其「终生游玩时长」完成了一项品类时长分析。
该研究统计了Steam平台上各主要游戏品类中最热门的Top 250游戏,统计并对比了这些游戏玩家的历史总游玩时长,并分别依据中位数时长和平均数时长对品类进行了排序,并将完整数据整理为Google Drive共享表格。
(由于现代游戏的融合与复杂性,为确保品类归属精准性,仅统计游戏在该品类主要标签排序中的前8位归属,为横向对比提供更纯净的参照系。)
JRPG登顶玩家沉浸度榜首
Steam品类时长数据显示,在平台Top 250热门游戏中,JRPG(日式角色扮演游戏)以7.5小时的中位游玩时长强势领跑,其玩家平均时长更飙升至21.4小时,印证了该品类强大的内容黏着力。
与强调快节奏反馈的竞技类或休闲类品类不同,JRPG往往以章节式剧情推进和多层分支任务设计作为核心驱动力。
《P3R》
例如《女神异闻录》系列的日程推进机制,《最终幻想》系列百小时级主线流程,高密度的剧情架构往往促使玩家深度投入,并完成多周目体验。
上图展示了Steam平台上JRPG 按玩家中位游玩时长排序的前15名作品。从数据来看,这一榜单的代表作依旧牢牢掌握在少数几家日系老牌厂商手中,经典IP之作几乎都凭借稳定的品质与深厚的粉丝积累,长期盘踞高时长榜单。
不过,局面并非铁板一块。今年,法国团队打造的《33 号远征队》这样的作品,正以非日系背景切入JRPG赛道,为这个品类带来新的审美与玩法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这15款高时长 JRPG并非全是回合制,甚至还包括《仁王2》这样的类魂游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回合制游戏”几乎与“JRPG”划上等号,尤其在90年代和2000年代初,这种设定几乎成了品类标配。然而,自开放世界与即时战斗系统崛起以来,回合制在主流市场中的地位一度受挤压,并伴随着“节奏慢”“不够刺激”等刻板印象。
如今的JRPG更像是处在一个 “回暖期”:一方面,老牌厂商持续推出品质稳定的新作与高清重制,为核心JRPG爱好者稳住基本盘;另一方面,越来越多融合即时战斗、非日式美术风格的作品加入赛道,为JRPG注入新的生命力。
可以看出,市场对这一品类的接受度正在缓慢回升,但要完全恢复到巅峰时期的影响力,仍需要更多具有突破性的作品来推动。
《33号远征队》
策略与生存类紧随其后
在JRPG之后,生存类游戏(Survival)以7.0小时中位数位列第二,代表作如《饥荒》《The Forest》《沙丘:觉醒》等。
《沙丘:觉醒》
比较特殊的是,这一品类的高时长往往与社区驱动密切相关:服务器管理、玩家自制模组(MOD)、定期内容更新,都能让游戏在多年后依旧保持高活跃度。这意味着进入该赛道的开发团队,最好预留长周期的运营与社区维护预算来维持用户规模。
随后位列第三的是大战略(Grand Strategy)游戏,虽然这一品类的中位数为6.6小时,但平均时长高达29.1小时,是榜单中最高的平均值。策略类游戏一般门槛较高,玩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学习复杂的UI和规则,且单局时间长。
《十字军之王3》
刷宝类射击(Looter Shooter)与动作RPG(Action RPG)分别以6.1小时与5.9小时的中位数进入前五。
Top 10中位数时长超过5.4小时的类型还包括:
这些品类共同点是:内容扩展性强、可重复游玩,且多数属于“高留存”类型,玩家通常会在游戏中反复投入大量时间。
虽然开发者无需盲目追逐高时长品类,但从数据趋势来看,前十高时长类型几乎涵盖了当前 PC 端最具潜力的赛道,尤其是那些被玩家戏称为“时间黑洞”的游戏。
在PC市场,玩家也普遍愿意为这类能反复投入、持续探索的作品买单,这对中小团队立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不过,更高的中位游玩时长并不等于更好的商业机会。部分品类如Grand Strategy(大战略)虽然玩家粘性极强,但制作门槛高、开发周期长,新进入者还需面对经验丰富的头部厂商竞争。市场上有不少高投入项目在验证阶段被迫中止,例如网易前段时间停止开发的在研项目《三国:万民长歌》。
其他值得关注的中游与低游玩时长品类
此外,GameDiscoverCo还列出了一部分值得特别关注的子类型。
类银河恶魔城(Metroidvania)以3.5小时的中位游玩时长位于中游;解谜平台(Puzzle Platformer):中位2.3小时,接近榜尾。
《空洞骑士》
开放世界生存建造(Open World Survival Craft)和城市建造(City Builder):中位均接近5小时,已逼近前十高时长类别。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提炼出几条重要趋势:
1.高开发成本品类往往伴随高游玩时长:例如大战略(Grand Strategy),虽然入局门槛极高、制作难度大,但一旦成功,玩家的投入时长回报非常可观。不过,对于新进入者而言,能否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率仍是未知数。
2.低门槛品类更容易出现低时长:像双摇杆射击(Twin-Stick Shooter)这类玩法易于开发、上手门槛低,但在延长可重玩性方面难度较大,因此其Top 250游戏的中位游玩时长仅约2.2小时。
3.对玩家而言,不同品类的Top游戏中位游玩时长,往往与其“性价比”挂钩。高时长品类可能具备更高的长期留存和社区活跃度,而低时长品类更依赖创意、差异化的首发转化。
最后,在每个品类的Top 250游戏中,GDCo还标注了最高与最低中位数时长的单款作品。我们发现,最低位往往是免费或轻量游戏;最高位则集中在高内容量、高重复游玩度的长青作。
在线表格
总而言之,类型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玩家的停留时长和价值感知,而这可能会在产品设计、定价策略甚至营销沟通中起到潜在作用。
不过,相信市场依旧留给了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作品足够的空间。结合可控的制作规模、差异化玩法与运营能力,团队仍可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立足之地。
参考资料:
https://newsletter.gamediscover.co/p/which-game-genres-get-the-most-playtime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
110777025(手游交流群)
108587679(求职招聘群)
228523944(手游运营群)
128609517(手游发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