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产业发展分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游戏工委秘书长唐贾军公发布了《2024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让外界得以一窥游戏行业未成年人保护的现状。
回顾这些年,游戏厂商一向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并在这方面持续展开探索,也推出了不少创新举措,以协同家长做好未保工作。某种意义上,这份报告也是游戏厂商这些年努力的最好写照。
游戏厂商积极推动,“防沉迷”工作显著
从《报告》的内容来看,今年游戏行业在未保方面取得的成绩可谓显著。
尤其是一些数据,更是直接打破了社会大众的刻板印象。比如在未成年人主要的线上休闲娱乐方式中,「游戏」今年已经默默退居至第三名,占比仅为13.47%,远低于「看视频」和「听音乐」,说明未成年人、游戏与防沉迷三者之间的刻板关系正在松绑。
事实上,当进一步聚焦到游戏领域时,外界便能越发看清目前未保的新面貌。比如在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方面,2024年有超过七成的未成年人,其每周的游戏时长被控制在3小时以内,符合防沉迷标准;而每周游戏时长3小时以上的未成年人,占比则为24.9%,较2021年下降了37.2%。
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的游戏消费也持续维持在了极低的水平。《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未成年人玩家不充值或月充值金额低于30元;九成无消费或月不足一次;每月消费100元以上的占比低于10%。
这些成果,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游戏厂商在未保方面的持续投入和探索。
经过游戏厂商多年的迭代,目前国产游戏在未保措施方面,已经从最初利用硬性手段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进化到“疏堵结合“。
一方面,游戏厂商加大技术投入,强化「堵」的能力。
典型如腾讯,率先自主探索“人脸识别”技术在未成年人保护上的应用并持续迭代,24年就推出了“人脸巡查”和“炸弹锁”等新技术,均针对的是「代过」问题,防止未成年人利用家长或者租号平台绕过防沉迷,同时还加强了充值确认提醒,防止家长无意间帮助孩子完成充值。
当“人脸巡查”发现了疑似未成年人使用账号时,便会触发“炸弹锁”机制。账号持有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人脸识别,否则账号将会被系统暂时冻结。这样一来,不仅利用时间窗口卡住了未成年人玩家,而且也一并打击了非本人使用账号的情况,包括代练、租号等黑产——毕竟这些黑产的交易账号数量繁多,很难在窗口期完成检验,取得了“一石多鸟”的效果。
还有一些游戏厂商,如网易、盛趣游戏,近些年也尝试将前沿AI技术和机器学习融入到防沉迷系统之中,推出了AI巡逻系统等辅助监管,效果也非常不错。在游戏陀螺看来,这些新技术手段不仅覆盖了游戏游玩的全过程,有效防止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而且还一进步减少了如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等事件的发生。
另一方面,游戏厂商也在尝试「疏」的方法,通过培养未成年人更多兴趣,避免其对游戏产生心理依赖。
目前来看,可能最广为人知的还是腾讯的“智体双百”计划。该计划瞄准的是那些僻远城乡的孩子,为他们打造了集合先进技术的“未来教室”和“未来运动场”。其中,未来教室不仅有先进的设备,如机器人小车、VR眼镜等,还配套了相应的课程设计与教师培训,避免零基础不会用的问题。
与“未来教室”一样,“未来运动场”也有先进的软硬件支持,除了能进行常规的团体活动外,还能借住AI技术实现运动数据的云同步,跨地区展开线上运动活动与赛事的举办,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助力其健康快乐成长。
整体来看,游戏厂商这些年在防沉迷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仅策略迭代又快又新,而且收效显著,对于防沉迷工作的完善和进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放眼全球,估计也很难找到比国内更先进的防沉迷策略了。
未保是长期课题,家长主体责任需加强
《报告》除了展示了中国游戏未保的成果,同样也坦诚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痛点——家长监管不严。
过去,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观察和相关数据,长期以来,家长都将孩子沉迷游戏的责任归结到游戏厂商身上。在社交平台上,家长控诉游戏公司防沉迷措施不力、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讨伐声一直居高不下。
虽然从《报告》来看,已经有大部分家长意识到游戏防沉迷的责任主体在于自身。但不可否,还是有不低的占比认为游戏方责任重大。
从客观的立场来讲,对于未成年人的监管,身为监护人的家长当然是首要责任人之一。游戏厂商做的一些严厉限制举措,如果家长没有起到好的监管协同,未成年依然能去钻空子。
比如《报告》显示,「用父母或长辈的账号登陆游戏」或者「利用其信息解除防沉迷限制」,是未成年人最常见的规避防沉迷系统的两大手段,分别占据了总样本的10.07%和7.17%,比例远高于通过第三方平台租借账号和用他人身份认证。
如果把范围局限在超时游戏的未成年人中,那么这两部分的占比还要更加明显。简单测算不难发现,利用父母或长辈的账号登陆游戏的未成年人占了40.4%;而利用父母或长辈信息规避防沉迷系统的未成年人占了28.8%,两者合计“贡献”了69.2%。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防沉迷系统的设计以及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作为最私密的个人身份信息在防沉迷检测过程中,往往有着最高的解除权限。换句话说,一旦孩子利用父母或长辈信息来绕开防沉迷系统,即便是再先进的监管手段也很难追踪和限制。
也就是说,家长由于自身的监管不严,已经有意无意间成了孩子绕开防沉迷系统的“帮手”,也造就了未保工作上的漏洞,并且这些漏洞很难通过技术来解决。
因此,只有让家长在监管方面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才能真正解决防沉迷的漏洞,并推动未保工作迈向更高的台阶,而游戏厂商不断迭代的防沉迷技术能起到的,更多是辅助家长的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让家长独自承担所有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多方联动形成合力,而游戏厂商在这方面也需要继续推动监管措施的发展升级,协助家长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让未保工作落到实处。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
110777025(手游交流群)
108587679(求职招聘群)
228523944(手游运营群)
128609517(手游发行群)